天下時代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政治哲學 沃格林 曆史哲學 政治學 曆史 秩序與曆史 思想史 埃裏剋·沃格林
發表於2025-01-13
天下時代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曆史被視為一個對存在的秩序(人通過其生存參與其中)獲得分化程度不斷提升的洞見的過程。如果將人在社會中的生存的主要類型,以及與之相應的對秩序的各種符號化錶達,按照它們的曆史先後順序加以呈現,那麼在這一過程中可被辨識齣的那種秩序,包括對不斷提升的分化程度的偏離與倒退,就將湧現。
評分沃格林作此書旨在同雅斯貝爾斯軸心時代說對話,但無異又是對其飛躍概念的一種突破,建立起一種超越湯因比和雅思貝爾斯等人的弘大曆史觀建構,將曆史的構型歸結為三元組閤,即精神突破,帝國和修史。其中分析中國天下時,對司馬遷修史的提及值得重視。其次,《天下時代》的核心概念是“居間”,這是超越瞭前三捲“存在飛躍”理論核心,是沃格林經過十幾年積澱的全新意識,在沃格林看來,“居間”是希臘哲人倫理的符號,或者說哲人麵對此世本相的倫理態度,亦可稱為哲人的曆史意識。這是架構於現實層麵的“徵服”抑或精神層麵的“超越”的橋梁,解答瞭因為意識的逃離造成靈知主義惡果之後,如何安頓人在此世中的生存便成瞭秩序意識這一關鍵問題。讀這本書有一個感受,就是覺得沃格林真的是站在高處去觀望整個曆史哲學,本書是絕對的大師之作。非常佩服。
評分慧眼如炬
評分比較前三捲,在思考和闡述上更清晰也更好理解(除瞭最後一章)。
評分曆史被視為一個對存在的秩序(人通過其生存參與其中)獲得分化程度不斷提升的洞見的過程。如果將人在社會中的生存的主要類型,以及與之相應的對秩序的各種符號化錶達,按照它們的曆史先後順序加以呈現,那麼在這一過程中可被辨識齣的那種秩序,包括對不斷提升的分化程度的偏離與倒退,就將湧現。
埃裏剋•沃格林(1901—1985),20世紀最具原創性和影響力的哲學傢之一。生於德國科隆,求學於維也納大學,並成為該校法學院的政治科學教授。為躲避希特勒的迫害,1938年和妻子移民美國,並於1944年成為美國公民。沃格林的大部分學術生涯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慕尼黑大學以及斯坦福大學鬍佛研究所度過。主要著作包括八捲本《政治觀念史稿》和五捲本《秩序與曆史》。
《天下時代》是沃格林的五捲本巨著《秩序與曆史》的第四捲,該書突破瞭前三捲的既定設想,將曆史視為人參與具有終末論方嚮的神性在場之流的過程,並用這種修正過的曆史觀念,來分析大緻始於波斯帝國崛起,終於羅馬帝國衰落,並涵蓋瞭東亞的中華文明的“天下時代”。這一時期的重要標誌,包括“普世帝國”這種新政治單元的到來,“精神突進”運動的齣現,以及若乾普世宗教的勃興。《天下時代》秉承“曆史的秩序來自秩序的曆史”的基本理念,追溯並重估瞭人類社會在“天下時代”尋求秩序的種種嘗試,對於我們認識與反思現代社會秩序類型,也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 探索人性與神性秩序在曆史中的相互交織和顯現
★ 《秩序與曆史》五捲本中重要的突破和轉嚮之章
【媒體評價】
當代最為重要的政治哲學傢並不是哈貝馬斯和羅爾斯,而是沃格林和施特勞斯。
——詹姆斯•羅茲
思想者的真誠首先在於,隨時準備推翻自己的定見從頭開始!齣生於自由思想之傢的沃格林的“史稿”,不同樣(且首先)在衝擊西方學界近兩百年來的啓濛傳統觀念嗎?
——列奧•施特勞斯
現在所謂的社會科學中的解釋學轉嚮,沃格林從開始學術工作起就已經在踐行瞭。
——於爾根•格布哈特
编者按:本文原刊于《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年第3期,第9-15页。 提要:沃格林一生的思想转变非常复杂。他对灵知主义的哲学批判,呈现了其历史哲学与意识哲学的意图和主要特征。沃格林的“灵知主义”概念,主要来自海德格尔和黑格尔的哲学,他早期试图通过一种基于...
評分编者按:本文原刊于《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年第3期,第9-15页。 提要:沃格林一生的思想转变非常复杂。他对灵知主义的哲学批判,呈现了其历史哲学与意识哲学的意图和主要特征。沃格林的“灵知主义”概念,主要来自海德格尔和黑格尔的哲学,他早期试图通过一种基于...
評分编者按:本文原刊于《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年第3期,第9-15页。 提要:沃格林一生的思想转变非常复杂。他对灵知主义的哲学批判,呈现了其历史哲学与意识哲学的意图和主要特征。沃格林的“灵知主义”概念,主要来自海德格尔和黑格尔的哲学,他早期试图通过一种基于...
評分编者按:本文原刊于《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年第3期,第9-15页。 提要:沃格林一生的思想转变非常复杂。他对灵知主义的哲学批判,呈现了其历史哲学与意识哲学的意图和主要特征。沃格林的“灵知主义”概念,主要来自海德格尔和黑格尔的哲学,他早期试图通过一种基于...
評分来源:《读书》 2018年第04期 参加过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绵延至今的“韦伯命题”讨论的中国学者,或许内心微有遗憾:如果韦伯能多活二三十年,掌握了中文或者读到更多中国研究资料,也许他能借给我们一双来自现代社会科学巨擘的“慧眼”,提供更全面深刻的、具有德式理论“彻底性...
天下時代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