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多罗之歌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诗歌 法国文学 法国 洛特雷·阿蒙 文学 外国文学 洛特雷阿蒙 后浪
发表于2024-09-18
马尔多罗之歌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
后浪这本书做得真美,我特别喜欢封面设计。六支歌的密度之大就好似无数淌着鲜血的黑色语块垒在一起互相挤压,变形,扭曲,对人类发出咯咯咯的嘲笑声,但又有一种使人中毒的魔力和异样的美。。。这些意象互相承接,互相怀疑,互相攻击,全部融入马尔多罗的体内,组成一个复杂矛盾奇美又极致危险暴力的生物体。。它是章鱼????吗?或许是比章鱼还更先进的海怪(比如水形物语里那一只)?? 毕竟大海可能是唯一可以包容这些奇妙又不可定义不可言喻的诗句的载体了吧~
评分读《马尔多罗之歌》总是带着一种矛盾和焦灼,一方面是带着某种禁忌和胆怯,一方面又暗暗寄托着猎奇和兴奋。当哥特小说被称为“黑色小说”的那一刻起,也许这位诗人就注定成为那个用诗歌为小说加持的天行者。极少有人会挑战如此夸张到惊世骇俗的尺度,欧美文学理论界将洛特雷阿蒙称为“反文学”的恐怖先锋,其实是很有道理的。吸血鬼、死亡、坟墓、变异、畸形、畸恋、腐烂、密集恐惧、暴力、丑恶、残杀…人类很少如此集中地表现硬币的另一面。总有人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但对于洛特雷阿蒙,他是埋在人类心灵荒漠中的一把锐利的尖端朝上的锥子,与其说是洛特雷阿蒙刺破了文学的脚掌,倒不如说是我们在那一瞬间,怀着复杂的心情感受到了一种不经常体验的快感,我们可以唾骂、遮掩、批判,但只有我们自己内心最深处明白:那快感就在那里,永远不会消逝…
评分以前读过两次,总被密度极大的词句和狂飙劲爆的想象裹挟,留下的都是泛泛的整体感受,有时觉得真牛逼,有时又觉得过誉了。这次倒能读得慢些、细些,竟有“祛魅”之感,迪卡斯对单个素材的处理上是比较清楚的,而在素材之间有不少断裂,这一点被风格弥补了。读了后面的《诗》和书信,觉得伊齐多尔·迪卡斯创造了一个完全把自己淹没了的“异名者”,要是他活得更久,说不定会塑造出佩索阿式的文学星系。新版的装帧设计真是太用心,怒赞。
评分请大家来看看这本书的名人推荐部分!纪德、勒克莱齐奥、罗兰·巴特、德里达、布朗肖…天才爆炸。
评分居然出了…暴力华美的颓废派,密度太大,看得好累。
洛特雷阿蒙(Lautréamont,1846—1870),法国诗人,本名伊齐多尔·迪卡斯(Isidore Ducasse),生于乌拉圭,父母均为法国移民。1859年被送回法国上学,不久开始写诗。《马尔多罗之歌》的第一支歌于1868年匿名发表,1869年,全书付印,只是出 版商震惊于内容的大胆,拒绝发行。1870年,又出版了两册《诗》,这就是他全部的创作了,同年11月在巴黎去世,年仅二十四岁。洛特雷阿蒙不多的创作对现代艺术与文学,尤其是超现实主义者产生了巨大影响,被称为“大天使般的爆破手”。
车槿山,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导,著有《二十世纪法国文学史》(合著),译有《后现代状态》《象征交换与死亡》等。
天才、有罪的少年,
美与邪恶的混合体,
几代大师膜拜的偶像,
留给世人的唯一一部
奇书中的奇书
◎ 编辑推荐
☆《马尔多罗之歌》是法国诗人洛特雷阿蒙的天才之作,问世近五十年不为人知,经安德烈·布勒东为首的超现实主义者推重后,对现代艺术与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 本书影响了不可胜数的艺术家、作家、导演:画家奥迪隆·雷东、达利、勒内·玛格丽特先后为本书配图。除布勒东、阿拉贡、艾吕雅等超现实主义者之外,纪德、加缪、帕斯、亨利·米勒、约翰·阿什伯利等大作家、大诗人都盛赞此书。还启发了戈达尔、寺山修司等电影导演的创作,影响仍在继续。
☆ 洛特雷阿蒙常在深夜写作,通过大声朗读、弹奏钢琴和弦,锻造语句。去世时年仅二十四岁。此次再版收录了他的全部创作,除杰作《马尔多罗之歌》外,还包括《诗一》《诗二》及存世的七封信。
◎ 内容简介
《马尔多罗之歌》是一部长篇散文诗,由六支歌组成,每支歌长短不等,或抒情或叙事。围绕主人公马尔多罗,六支歌飞速展开,各种事件接踵而来,创造出一个畸形、奇异而梦幻的世界,一切都处在兴奋中,处在变形中,处在施暴、攻击、摧毁的激流中,行动的快乐浸透了全书。此外还收录了《诗一》《诗二》两个散文片段以及七封信。
◎ 名人推荐
我一定要明确指出,依我看,对某些人的崇拜是值得怀疑的,尽管这些人表面上显得那么伟大。惟一的例外是洛特雷阿蒙,那些在经过时留下了某种模糊痕迹的人,在我看来就不是这样。
—— 安德烈·布勒东,超现实主义创始人
我认为,布勒东、阿拉贡和苏波等人构成的小组最美的荣誉在于发现并宣布了令人赞叹的洛特雷阿蒙的文学与超文学的重要性……他在19世纪全然没有影响,但他和兰波一起,也许还超过兰波,却成为明日文学的大师。
—— 安德烈·纪德,1947年诺贝尔奖得主
为了揭示人的梦境,关键在于不去贬斥知觉。要求于诗人的不是放弃而是极度的自律。我们需要一种关于诚挚的高明形式:真实性。在过去的世纪中有一类诗人,他们代表了浪漫主义——诺瓦利斯、奈瓦尔、波德莱尔、洛特雷阿蒙——的隐秘分支,给我们指明了道路。……这位诗人(洛特雷阿蒙)发现了表现心理剧变的形式。
—— 奥克塔维奥·帕斯,1990年诺贝尔奖得主
对洛特雷阿蒙,我们只有猜测,绝无肯定,绝无逻辑(我们的逻辑)。所以《马尔多罗之歌》才是最有效的诗歌,因为他持续地让我们感到不安,尽管我们有确切的理论。他仍然是危险的……他在无意间以夸张、玩笑的方式在文学的谎言中重新发现了真理。他比任何诗人都更好地重新发明了语言和艺术的意义,这是生活的咒语。他否定了统一的文体,但这是为了显露真正的文体,真正的逻辑,即自然的力量而不是习俗。他从人类思想史的一极跳到了另一极。
—— 勒克莱齐奥,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他的前辈是乔纳森·斯威夫特,他的首席执行者是萨德侯爵……洛特雷阿蒙是一位黑信使,预示死亡幻觉和虚弱的噩梦即将来临。
—— 亨利·米勒,美国小说家
洛特雷阿蒙的《马尔多罗之歌》是黑色圣经……可以说是超现实主义基本的梦想文本。
—— 詹姆斯·格雷厄姆·巴拉德(《太阳帝国》作者)
至少从洛特雷阿蒙开始,文学赢得了发疯的权利。
—— 罗兰·巴特
《马尔多罗之歌》是关于可怖力量的一个谜团。
—— 雅克·德里达
洛特雷阿蒙的作品对我们而言就像是一种真正的好斗现象学。它是纯粹的好斗,甚至在人们曾经谈论的纯诗这种文体本身中也是如此。
—— 加斯东·巴什拉
洛特雷阿蒙是——但愿大家能宽恕我——我所知道的惟一的法国悲剧诗人。
—— 皮埃尔·勒韦尔迪
给你们的私人书房装上一个能随意沉浮的装置吧……打开洛特雷阿蒙,整个文学便像一把雨伞般翻转过来,合上他,一切又立即恢复正常。为了在家中享受一种完美的智力舒适,给你们的书房装上《马尔多罗之歌》这一装置吧。
—— 弗朗西斯·蓬热
如果我们这个时代的散文作品,不论是小说还是论文,试图追求那种一般而言是为诗歌保留的形式,如果这些作品像诗歌一样成功地强加给我们这样的观念:文学是一种实验,阅读与写作不仅属于一种揭示意义的行为,而且还构成一种发现的运动,那么我们就应该把这一切归功于洛特雷阿蒙的探索和疯狂。
—— 莫里斯·布朗肖
它(《马尔多罗之歌》)像一本破旧、翻皱了的关于打破文学规则的规则手册。……每当我滑向那些俗滥的文学陈套,就会感觉到后脖颈上马尔多罗沉重的呼吸。……洛特雷阿蒙是颠覆高手。年轻孩童和母鲨们,当心。
—— 理查德·米尔沃德,英国小说家
洛特雷阿蒙:缝纫机与雨伞在解剖台上的偶然相遇 谈论洛特雷阿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应该记住他提出的警告--------小心这浸透毒汁的篇章。在具有群体意识的公共澡堂里投下一块铜制硬币,会引起价值涟漪的波动,在正午阳光的集体注视下,玻璃间会发生蝴蝶效...
评分《马尔多罗之歌》像优秀天才学生写的书,书中悲怆感人之处,正是一个孩子的心起而对抗万物,对抗他自己这些矛盾。 在严慧莹翻译的加缪《反抗者》里读到一些段落,加缪讲得好好,关于反抗的文学姿态,关于洛特雷阿蒙在《马尔多罗之歌》里所想要实现的反抗。台版手打,所以只摘了...
评分这几天天上的神仙集体发飙,每年都会来这么一次——天热了。 我的脸醒来之后发现上面有一个包,我也发现了。包的外观看起来像是青春痘,我最了解我自己,我解释一下:我从20岁开始就不长青春痘了,不会再长了,这是蚊子叮的包,这是我下的结论,这是蚊子叮的包。 记者问布罗...
评分他美得像猛禽爪子的收缩,还像后颈部软组织伤口中隐隐约约的肌肉运动,更像那总是由被捉的动物重新张开、可以独自不停的夹住啮齿动物、甚至藏在麦秸里也能运转的永恒捕鼠器,尤其像一台缝纫机和一把雨伞在解剖台上相遇! “一台缝纫机和一把雨伞在解剖台上相遇。” 我不引论、...
评分一个司空见惯又绝非常见的画面,一群即将成人,实际上已经成人的年轻人,围住并下流地调戏一个女孩。突然,其中的一个男孩突然地呐喊道:“别!快停手!看!她变成了一只蝴蝶”。在这么一群吐着丝的茧的包围下,女孩自己还不知道她有着破开而出的天性和可能性。毫无疑问,...
马尔多罗之歌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