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和自身性

主体性和自身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丹] 丹·扎哈维
出品人:
页数:304
译者:蔡文菁
出版时间:2008-04
价格:27.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744411
丛书系列:哲学的转向:语言与实践译丛
图书标签:
  • 现象学
  • 哲学
  • 扎哈维
  • 主体性
  • 西方哲学
  • 自身性
  • 意识
  • 心理学
  • 主体性
  • 自身性
  • 哲学
  • 自我意识
  • 存在论
  • 意识哲学
  • 现代性
  • 个体性
  • 内在性
  • 反思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目前享誉英美和欧洲的中青年现象学家丹·扎哈维关于主体性和自身性研究的最新力作。在本书中,作者没有将目光仅局限于现象学内部,而是试图通过多学科(分析哲学、认知科学、发展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讨论将现象学置于真正的对话之中。这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作者在追随现象学传统的同时也将其所面对的问题放置在了当代学术探讨的背景下,加入当前有关自身、意识、主体性、自身觉知等问题的讨论,使得现象学的思考得以展现其持久的生命力以及在当代的适用性。本书的出版有助于推动对主体性和自身性的进一步研究。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致谢
导论
第1章 自身觉知和现象意识
1.自身觉知的多样性
2.意识的高阶理论
3.一种单水平意识说
4.无穷倒退的问题
第2章 早期现象学中的诸种意识概念
1.意识的三种概念
2.意识流
3.内在意识和自身觉知
4.若干不足之处
第3章 时间意识的结构
1.体验的主体性
2.时间性
3.內在对象解释
4.“原意识”与自身触发
第4章 反思和注意
1.纳托尔普的挑战
2.对反思的现象学的批评
3.解释学的方法
4.纯粹的和不纯粹的反思
5.反思和变更
6.反思的现象学对解释学的现象学
第5章 意识和自身
1.非自我论的挑战
2.自身的不同含义
3.关于自身的叙事概念
4.作为一种体验维度的自身
5.经验性的内涵
6.一种自身感
第6章 自身和他人
1.表达与共情
2.具身的主体性和内在的他者性
3.超越共情
4.他者的超越性
5.一条多维的进路
第7章 心灵理论、孤独症和具身性
1.心灵理论
2.关于自身觉知的理论论
3.孤独症
4.一种批判性的反驳
5.重访孤独症
参考书目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这么说吧,笔者很自虐地读了英文版,但不觉得写在英文版那个页面一年后会有三人以上阅读。写在这里则很可能会有五人以上。 笔者没有中文版在手,所以是要翻译呢,还是要翻译呢……先胡乱译一下,留待各位指正。 1.As Sartre wrote,“reflection has no kind of primacy over t...

评分

这么说吧,笔者很自虐地读了英文版,但不觉得写在英文版那个页面一年后会有三人以上阅读。写在这里则很可能会有五人以上。 笔者没有中文版在手,所以是要翻译呢,还是要翻译呢……先胡乱译一下,留待各位指正。 1.As Sartre wrote,“reflection has no kind of primacy over t...

评分

这么说吧,笔者很自虐地读了英文版,但不觉得写在英文版那个页面一年后会有三人以上阅读。写在这里则很可能会有五人以上。 笔者没有中文版在手,所以是要翻译呢,还是要翻译呢……先胡乱译一下,留待各位指正。 1.As Sartre wrote,“reflection has no kind of primacy over t...

评分

这么说吧,笔者很自虐地读了英文版,但不觉得写在英文版那个页面一年后会有三人以上阅读。写在这里则很可能会有五人以上。 笔者没有中文版在手,所以是要翻译呢,还是要翻译呢……先胡乱译一下,留待各位指正。 1.As Sartre wrote,“reflection has no kind of primacy over t...

评分

这么说吧,笔者很自虐地读了英文版,但不觉得写在英文版那个页面一年后会有三人以上阅读。写在这里则很可能会有五人以上。 笔者没有中文版在手,所以是要翻译呢,还是要翻译呢……先胡乱译一下,留待各位指正。 1.As Sartre wrote,“reflection has no kind of primacy over t...

用户评价

评分

观点不新鲜,但非常有效地整合了经典现象学的资源:纯粹现象学的海德格尔,没有偶像包袱的萨特,梅洛庞蒂的梅洛庞蒂,非犹太的列维纳斯,以及用手稿完爆所有人的亲爱的埃德蒙胡塞尔。

评分

当我全神贯注于阅读一篇小说时,我对叙述的故事有一个意识,同时对阅读这一行为有一个前反思的自身觉知,但我并不具有对任何一个自我的觉知。只要我专注于该体验,经历着它,那么便不会出现任何自我,只有当我们对此体验采用一种远距离以及对象化的姿态,即反思它时,自我才可能出现。大部分现象学家持此一阶意识理论。 基于现象学探讨自我意识,非常全面的文献。扎老师雷打不动的中心思想两条:一,现象学各家学说之间的共性远多于差异;二,如有冲突,一切以胡塞尔为准。

评分

相对作者 胡塞尔现象学 这本对于现象学的哲学们的关于 主体与主体间性 接受更为全面

评分

半懂不懂,感觉不错~

评分

翻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