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九十周年祭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五四 楊念群 思想史 曆史 五四運動 中國近代史 近代史 社會史
發表於2025-02-07
“五四”九十周年祭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陰陽怪氣的,楊念群怎麼這麼寫書
評分陰陽怪氣的,楊念群怎麼這麼寫書
評分不過爾爾
評分序言氣場很足,不過一本小書還反不瞭這麼多吧。本書對五四(新文化運動)作瞭“政治、文化、社會”的階段劃分,思路清晰。但五四思想流派紛呈,使得包括作者在內的各種階段論能否成立存在很大問題。還有很多流派、反例,似不能簡單歸類到這一脈絡中。
評分作者以“長程”的視野對五四運動進行瞭復雜化的理解,從而指齣瞭論域從國傢,到文化,再到社會的轉化。最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考察中加入瞭社會史的視野,從而將“五四運動”置於知識分子社會網絡及身份認同的範疇中考察,進而指齣瞭五四關鍵詞的變遷背後其實有著各種知識分子群體進入中心的社會史意義
楊念群,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主要著作有:《儒學地域化的近代形態——三大知識群體互動的比較研究》(1997)、《楊念群自選集》(2000)、《中層理論:東西方思想會通下的中國史研究》(2001)、《空間• 記憶• 社會轉型——“新社會史”研究論文精選集》(主編,2001)、《雪域求法記——一個漢人喇嘛的口述史》(閤著,2003)、《新史學——多學科對話的圖景》(主編,2004)、《昨日之我與今日之我——當代史學的反思與闡釋》(2005)等。兼任中華書局齣版《新史學》叢刊學術召集人。
本書的探討緣起於中國話語界長久以來對“五四”運動存在著的三種單一化的解讀:意識形態化的政治史敘事、不加批判地套用西方自由主義的思想史分析,以及以捍衛國學的名義否定“五四”批判精神的遺老遺少式的悲劇式論調。以此為背景,作者通過把“五四”擴展至清末變革和民初社會革命的前後長綫關聯中的重新定位,提齣瞭一種全新的“社會史化”的“五四”研究路徑,揭示瞭“五四”前後中國知識精英從政治到文化,再到社會問題的話題轉換,並在從晚清民初到中國共産黨成立之前的這段曆史長程中,論述瞭以毛澤東為代錶的湖南邊緣知識分子崛起並進入主流話語圈的過程。本書不僅討論瞭“五四”前後“社會”作為一個論域的産生以及如何替代其他主題的曆史,而且通過考察中國知識分子的“代際轉換”以及與此相關的人際網絡的變化軌跡,特彆著力研究瞭“五四”前後不同知識群體的行為差異及其後果,描述瞭一幅充滿地域和代際差異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智識圖景。
社会史,更具体地说“社会改造”运动史,确实是补足五四作为思想史和政治史的最重要面向。杨先生这点说得非常清楚。是了不起的贡献。 但是本书进行到三、四部分,把五四整个运动的路径“归约”(暂且用杨先生自己的话)成“国家-文化-社会”的模式,似乎是有很大问题的。看完...
評分- 有很多看不懂的地方。只希望將來有機會可以再重讀一篇。 - 把五四看成為比文學/新文化更為廣闊的一個事件, 確實提供了新的角度去看這事。 - 將毛澤東等與北京的精英知識份子作出比較, 從而描寫出兩套不一樣的思想體系, 也是個新鮮的解讀角度。
評分 評分社会史,更具体地说“社会改造”运动史,确实是补足五四作为思想史和政治史的最重要面向。杨先生这点说得非常清楚。是了不起的贡献。 但是本书进行到三、四部分,把五四整个运动的路径“归约”(暂且用杨先生自己的话)成“国家-文化-社会”的模式,似乎是有很大问题的。看完...
評分“五四”九十周年祭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