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首的邀请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纳博科夫 外国文学 小说 美国 文学小说 假作真时 #小说 #美国文学
发表于2025-01-22
斩首的邀请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辛辛纳图斯最后发现 恐惧其实没有任何根源 面对世界你还能怀有怎样合适的情绪呢 所以在最后 所有人都缩小 四散奔逃 仿若蝼蚁 要重读 第一遍看总是晃神儿
评分因为马老师和张佳玮,我接触到了纳博科夫
评分文学作品把我本来就糊涂的脑子变得更浆糊~珍爱生命,远离文学。
评分纳博科夫挺好的,每次都有创新的手法和思路。
评分大师级作品——评论本该就此戛然而止,一如《斩首的邀请》中,故事始一发端,纳博科夫即说:“我们的故事就要讲完了。”其后近两百页的篇幅只是一个等待刺破的反讽气球,反讽的对象就是古典文中遵循着亚里士多德的叙事传统:没完没了的敷衍、构思、旁逸斜出——一堆“烂樱桃”。读者大概很明显就嗅出《斩首的邀请》卡夫卡《审判》的味道,纳博科夫却对这种“拉郎配”的做法不屑一顾,他的超然与格里耶的一个绝妙比喻相互相契合——格里耶曾提醒分析家们不要妄图把文本视作一只洋葱,可以层层盘剥,最终露出终极意义的准确内核。《斩首的邀请》什么也不是,在断头台与围观民众烟消云散之际,我们最好也暗含笑意,撒手走开。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1899年4月23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1919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
1940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威尔斯理、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
1955年9月15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并引发争议。
1961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1977年7月2日在洛桑病逝。
纳博科夫称《斩首之邀》为自拉自娱的小提琴。主人公辛辛纳特斯因一系列荒谬的“原因”被判死刑,却无法知道行刑的具体时间。他在狱中苦苦等待最后期限的到来,同时获救的希望却如心灵深处一颗湿润的种子,在周围各种奇异事件的引诱下暗暗萌发。
纳博科夫称《斩首之邀》为自拉自娱的小提琴。事实上,这是他内心毫无把握,于是为自己寻找的自认为比较安全的一条退路,以此逃避人们习惯性拿“公众作品”的标准衡量这个“畸形儿”所带来的无穷压力。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当《斩首之邀》有一天终于呈现在读者面前,实际上它已...
评分纳博科夫的《斩首之邀》是那种在阅读过程中会让普通读者感觉压力颇大,却让评论者暗自叫爽的小说。主人公辛辛纳特斯因一系列荒谬的“原因”被判死刑,却无法知道行刑的具体时间。他在狱中苦苦等待最后期限的到来,同时获救的希望却如心灵深处一颗湿润的种子,在周围各种奇...
评分《斩首之邀》是1935年纳博科夫用俄文创作的。在几十年之后当他准备将其翻译成英文的时候,他吃惊地发现自己这部俄语小说当时写就时的语言已经十分精到地描绘出了他想要表达的幻觉,所以它几乎不用再次修改。我引用他在此书前言中的这个细节只是想更形象地说明:他就是这样一...
评分虚伪成为了这部小说很重要的一个特点。(也可以说对于虚张声势却又害人不浅的形式主义的批判讽刺是这部小说的重要主题)有些是客观的:马思的兄弟送了一盘高仿的水果作为礼物——这是在耍辛辛那特斯,有些是主观的,狱卒与监狱长竟然是同一个人化妆出来的,之后竟然又变成了皮埃...
评分读者,当你采用跳跃浏览的方式匆匆读完《斩首之邀》,然后合上书本,轻轻闭上眼睛,你就会沮丧发现,你竟然回忆不出具体的一些情节,你当然记得囚犯辛辛纳特斯,也许还能记起那么一个怪模怪样的监狱长,叫什么名字?对了,他叫什么?于是,你赶紧翻书,哦,罗得里格.伊万诺维...
斩首的邀请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