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N・安德森(E.N.Anderson),1967年於伯剋利加州大學獲博士學位,現任美國河濱加州大學人類學教授。主要研究生態人類學,特彆是有關食物之生産與消費的生態學,以及人類究竟如何利用、分類和認識他們的資源。其代錶作品有《心中的生態學:情感、信仰與環境》(1996)、《中國食物》(1998)、《在混亂中完結》(1978,與人閤作)、《中國南海岸的文化生態》(1972,與人閤作)等。
這是一部有關中國食物的內容廣泛且引人入勝的曆史學和人種學著作。作者從上古史入手,展示瞭食物如何從一開始就在中國的官府政策、宗教儀式和身體營衛諸方麵占據著中心位置,然後順著時間綫索把筆觸一直伸嚮當代中國,豐富、迷人而又發人深思地描述瞭中國飲食文化的地區多樣性。
中国是一个好吃的国度,直到今天,吃饭仍然是人们社会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作者选择从这一角度切入分析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可谓眼光独到,远胜国内学者所著那些平庸无奇的社会文化史专著。 全书大致可分为两块:一块是介绍中国自古至今食物的变化;另一块介绍饮食方...
評分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对辛勤劳动尊重和节俭,吃占据了生活的很大部分,我们与邻里最常问候的一句话:“你吃饭了没?”吃饭的礼仪和习俗随着那场浩劫变得简单或不那么讲究了,对美食的追求并没有缩减,街边上最多最热闹的还是餐馆,尽管后工业时...
評分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对辛勤劳动尊重和节俭,吃占据了生活的很大部分,我们与邻里最常问候的一句话:“你吃饭了没?”吃饭的礼仪和习俗随着那场浩劫变得简单或不那么讲究了,对美食的追求并没有缩减,街边上最多最热闹的还是餐馆,尽管后工业时...
評分 評分“中国人都是老鼠。”几年前我在一本原籍俄罗斯的“黄祸”变种古旧小册子里面读到这样的话,“他们什么都吃,繁殖力又超强,一到晚上就会鼓着红红的小眼睛,四处乱串、磨牙。用不了几十年,世界各处的下水道里就会源源不断的爬出中国人。” 这种直接的攻击,如果出现在现在这...
翻譯嘛……哈哈
评分翻譯太糟糕。
评分生態人類學,基於文獻的生態學研究
评分翻譯太糟糕。
评分說實話,寫得不咋地。翻譯得更不咋地。倒是附篇裏麵郭於華翻的兩篇比較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