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革命

静悄悄的革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佐藤学(Manabu sato),1951年生,教育学博士(东京大学)。历任三重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东京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东京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现任东京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科长、学部长。同时,他也是美国教育科学院外国院士、日本学术会议会员、日本教育学会会长、日本教育哲学学会常务理事、日本教育方法学会常务理事、日本课程学会常务理事、日本教师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日本教育史学会理事、文部科学省学术审议会专业委员、东京大学出版会理事。佐藤学教授著述丰硕。主要著作有:《美国课程改造史研究——单元学习的创造》(1990)、《学习,其死亡与再生》(1995)、《教育方法学》(1996)、《课程论评——走向公共性的重建》(1996)、《教师这一难题——走向反思性实践》(1997)、《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1999)、《教育方法》(1999)、《教育时评(1997—1999)》(1999)、《教育改革设计》(1999)、《改变教学,学校改变》(2000)、《“学习”再考》(2O01)等。其中《课程论评——走向公共性的重建》和《教师这一难题——走向反思性实践》的主要内容已结集成中译本《课程与教师》(钟启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出版,《改变教学,学校改变》的中译本《静悄悄的革命》(李季湄译,长春出版社,2003)也已出版。

出版者:长春出版社
作者:[日] 佐藤学
出品人:
页数:181
译者:李季湄
出版时间:2003-1
价格:1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664482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教育 
  • 教育学 
  • 教育类经典名著 
  • 日本 
  • 佐藤学 
  • 静悄悄的革命 
  • 人类学 
  • 随笔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实践新课程教学参考。本书是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学习。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佐藤学作为享誉日本甚至国际的知名的教育家著作颇丰。《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是结合作者自己学校参观、调查等亲身体验和实际的学校改革例子,对以往学术界十分推崇的“主体性神话”提出质疑,并提出构建“活动”“合作”“反思”的学习共同体,通过教师校内教研,设计综合学习课...  

评分

就按照最近最流行的bullet point体写一篇总结好了: 1 . 学生学会倾听很重要。倾听是对别人的一种学习,倾听了理解了,思想更容易发生碰撞。有耐心的倾听比不加思考的表达更加珍贵。 2. 老师学会倾听很重要。“好比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

评分

评分

就按照最近最流行的bullet point体写一篇总结好了: 1 . 学生学会倾听很重要。倾听是对别人的一种学习,倾听了理解了,思想更容易发生碰撞。有耐心的倾听比不加思考的表达更加珍贵。 2. 老师学会倾听很重要。“好比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

评分

就按照最近最流行的bullet point体写一篇总结好了: 1 . 学生学会倾听很重要。倾听是对别人的一种学习,倾听了理解了,思想更容易发生碰撞。有耐心的倾听比不加思考的表达更加珍贵。 2. 老师学会倾听很重要。“好比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

用户评价

评分

日本的改革比欧美更有借鉴意义的一点是,我们确实处在一个文化圈,如对“主体性”的理解。佐藤学是个在诚恳地努力的人,而教育改革如果要成功,其他方面不提,还需要很多这样的人,而这就不大可能做到。ps:书里提到一个“佐藤伯胖先生”,这个名字突兀又闪亮……

评分

使学生从“勉强”到“学习”。“勉强”是不断地以结束为标志来划分,区别学校中学习的进程的;而“学习”却是不断地准备新的开始,如“没有终结的故事”一样。

评分

教师之间建立“合作性同事”关系,精简学校机构,简化组织,重效率,在学习共同体的理念下紧抓教学。 第二,由内开始进行研讨。以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教研活动为中心,确立观摩规范,研讨科学性与有效性。 第三,向外开放,寻找支持。 任何以人为中心的服务行业都可以借鉴

评分

很专业和学术的一本书,有教师的自我发展部分,更多是涉及到学校的环境创设和课程改革,作为一名普通的底层基础教师,此书有点宏大,就算想把自己的课堂公开,同事和家长未必能参与并讨论,但个人部分可以借鉴,如尽力创设润泽的教室,倾听与提问等。。。

评分

静悄悄的革命的参与者,是在用勤恳而实在的研究精神,开展中小学教育啊,学习、教学和研究一体化的创造性做法,我通常在我们高等教育的资料中才看到。 同样处于“划一性与效率化”的教育之下,我们更多地是展开自上而下的轰轰烈烈的教改,而这里所展示的,是从每一个教室、每一位负责的教师那里生发出来的静悄悄的革命。我越发坚信,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 另外两个感受:1.超越字面上“主体性”神话所带来的亢奋和认同,这需要教师,学生间的沟通合作才能够达成,否则就是虚假的主体性。2.合作性同事关系是教研活动和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环节,在我们的学校里,该如何吸引教师们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相互促进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