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1716-1798),字子纔,號簡齋,又號隨園,錢塘人。乾隆四年(1793年)進士,選庶吉士,散館發江南知縣,袁枚年紀雖輕,官雖不高,任期也不長,但為官清正廉潔,“一縣無諍辭”,是個“大好官。”當時直隸總督方觀承對他的屬下說:“袁枚循吏也。雖宰江寜省會,而盡心於民事,爾曹宜師之。”袁枚的門下王鉻琮學袁為政,也以循吏名。
袁枚畢生留傳後世的作品有10種143捲,為《小倉山房文集》35捲、《小倉山房外集》8捲、《袁太史稿》1捲、《小倉山房尺牘》10捲、《牘外餘言》1捲、《子不語》34捲、《隨園詩話》26捲、《隨園隨筆》28捲、《隨園食單》1捲。
譯注者根據蘇州大學王英誌點校本《隨園食單》(江蘇古籍齣版社齣版)譯注。在譯注過程中,保留原文的“風格”,使讀者能體味到《食單》的“原汁原味”。
書中首先介紹瞭烹飪的基本常識,包括如何采買,洗涮原料、如何掌握火候、色味等須知事項,以及戒外加熱、戒同鍋熱等技術性問題等。
漫画手法娴熟,人物各有特性,工笔形象与水墨菜肴画交融,别致。 此随园食单即是清代食谱,按荤素分类,有多个“须知”,通过漫画加了一些插诨打趣,漫画人物的互动,减少了菜谱的单调性。 对家庭做菜而言,感觉里面菜谱过于繁杂,实用性不强。 这个菜谱是指现代出的那种盐多少...
評分时下文人骚客,只要说到谁最会吃,很少人会不提《随园食单》,而提到《随园食单》就不会不提作者袁枚。袁枚,字子才,生于1716年,活了82岁,在当时算是人瑞了。在孟缎红成长的那个年代,中学课本里选过袁枚的《祭妹文》当课文。袁枚与其三妹袁素文,从小青梅竹马,兄妹间情...
評分袁枚好好的原著,就被这“延伸阅读+名家杂论”毁掉了 下面是一些截图
評分《書邊雜談:粥不亂人亂》 腥膻喫夠了,喝粥;葷素寫夠了,寫粥,大清乾隆朝才子-袁枚是也,人家及冠,其字便是此子有才-「子才」。《隨園食單》曰:「見水不見米,非粥也;見米不見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膩如一,而後謂之粥。」袁才子如是地說了一囬粥品。 坐享其成...
評分一張嘴,兩樣功能,吃與說。袁枚都刁,用現在的話講,是矯情,卻甚閤我脾胃。看瞭幾天終於看完,前半部分比後半部分精彩。想要試驗食譜,卻不免踟躕,費功夫之餘,食材和廚具都是難事,隻能因陋就簡罷!
评分我買瞭書,居然在看pdf···
评分其實是翻過一兩篇,在傢備用的,薄裝參考
评分袁枚這個人,過往聽吳宏一教授聊起他,完全著迷。大概袁枚和張岱的戲麯人生本身就是一個很美的小說體材。
评分一張嘴,兩樣功能,吃與說。袁枚都刁,用現在的話講,是矯情,卻甚閤我脾胃。看瞭幾天終於看完,前半部分比後半部分精彩。想要試驗食譜,卻不免踟躕,費功夫之餘,食材和廚具都是難事,隻能因陋就簡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