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存在主义心理学研究专家年度力作,耶鲁大学推荐必读。
缺爱的人的典型表现:
1. 做事前,会想别人的反应,做事时,会主动迎合他人的期待;
2.容易动摇自己的原则,可能自己已经非常不愉快了,但不会表现出来;
3. 希望自己得到认同和存在感;
4. 不懂得拒绝。
本书从存在主义心理学角度,解释了现代人的“缺爱”其实是存在感的缺失,指出我们没有安全感、极度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同的原因,帮助我们重新定义存在的意义和自我价值,找到自己的闪光点,骄傲自信地活下去。
我觉得这个书名翻译得很不好,以致简直让人不好意思推荐。用Google翻译了旁边的原书名,实际上是《存在:最亲密、最脆弱的情感》。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人的存在感。 这本书虽然有的地方的逻辑难以使我信服,但是也确实给了我一些启发。我以前试图活在一个自己构建的乌托邦,但是我...
评分 评分存在是一个建构过程,在整个人生中持续不断的建构,包括个体自尊以及他人对我们的尊重。我们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联系息息相关,没有人能够做到遗世独立。人类所谓的自由不过是拥有选择要融入和归属的群体。得到来自他人的肯定时内心的自我肯定就越强。个人加入群体之后,会产生和...
评分在我看来如此基础的一本书,通篇说的都只是早已知晓的事实……
评分#读书笔记# 在存在主义心理学看来,任何人,都同时存在于三个世界。 -第一个,叫周围世界,也就是物理意义上的,你这个人的存在。 -第二个,叫内在世界,也就是你的内在自我。 -第三个世界,叫人际世界,也就是你跟周围人组成的关系。 每个人,都是众多身份的集合。而每个身份,又都存在于某一段关系当中。所以,构建关系,本质上就是在构建自己的存在。 如果所有的联系都被切断,就等于被剥夺了全部存在感。有学者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晚年的自杀,也许是与世界断开了连接。 连接,不是覆盖广度。而是通过创造价值,嵌入到世界的深度。
评分怒刷存在感原来都是因为缺爱。
评分偏学术,比较短,存在感。 “一个人只有跟其他人建立关联,生活才会产生真正的意义,不至于时而陷入空虚和迷茫,即丧失存在感”
评分书名有点张冠李戴,明明是讲存在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