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以花入馔,餐芳饮露,风雅无限。从冬末的蜡梅吃到早春的梅花,接着樱笋宴开,春别夏来,又从盛夏的荷花吃到秋天的菊花……名花调鼎,和春韭晚菘一样寻常。
全书按季节分为四章,讲述一年四季可采而入馔的花卉。这些看似新奇的吃法并非凭空生造,它们或者记载于历代典籍,是古代雅士文化的一部分;或者来自民间,是乡野食俗的组成部分;而番红花、旱金莲、薰衣草等花卉来自异域,用它们烹海鲜饭、调制沙拉、烤饼干则属于外来饮食文化了。作者翻检历代典籍,游历江南江北,将这些芬芳美食荟萃于此书。这是一本美食文化之书,也是植物文化之书。
无论其来源,花卉肴馔与果腹,总是不能完全画等号的。吃花,吃的是有趣,吃的是风雅。
以花入撰,色丽味美,历史悠久,鲜花既能为食物增色,又能为食物提味,也能成为色香味俱全、赏心悦目的美食,亦为养生之佳品。古人云:“花开则赏之,花落则食之,勿使有丝毫损废”,从中可见爱花之切,惜花之情,遂以花入馔,食之雅趣。以花入馔,方知草木之芳,用心感知,终...
评分文图 / 左叔 在吃这个问题上,我一直比较“谨慎”且“传统”,没有那股子“孜孜以求”的劲头,所以总觉得“吃花”这样的举动多少有点“偏狭”和“刁钻”。况且过了三十岁之后,少年长身体时常有的“饥饿感”消失不见了,每餐”碳水“降至两汤匙米饭或者差不多等量的其他主食,...
评分文图 / 左叔 在吃这个问题上,我一直比较“谨慎”且“传统”,没有那股子“孜孜以求”的劲头,所以总觉得“吃花”这样的举动多少有点“偏狭”和“刁钻”。况且过了三十岁之后,少年长身体时常有的“饥饿感”消失不见了,每餐”碳水“降至两汤匙米饭或者差不多等量的其他主食,...
评分文图 / 左叔 在吃这个问题上,我一直比较“谨慎”且“传统”,没有那股子“孜孜以求”的劲头,所以总觉得“吃花”这样的举动多少有点“偏狭”和“刁钻”。况且过了三十岁之后,少年长身体时常有的“饥饿感”消失不见了,每餐”碳水“降至两汤匙米饭或者差不多等量的其他主食,...
评分说起吃,个人认为中国人排第二就没人敢排第一。什么水里游的,土里种的,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无一不吃,无一不美味。就连那在美国、英国等外国泛滥成灾的龙虾,都被制作成了美味,什么红烧的、清蒸的、蒜香的等等,堪称夜宵霸主,配上啤酒,吃去了满身疲惫,一个字——爽! 而...
吃花真是一个别致的体验
评分以花入馔乃是我国自古就有的,详解一下颇为有趣,这本书的踩点比较微妙,不是泛泛的桃李杏这种,也不是冷僻的高原植物之类的,而是正好在一个“模糊知道但不清楚”的线上,比如我在俄国小说里常看到的接骨木,江浙少见,我在东北就留心去找,但查不到更多资料,还有蕉花、玉簪、旱金莲、昙花、姜花之类都有实操的吃法,让我蠢蠢欲动,已经准备网购姜花和云南小米辣,做她说的喃咪(调味料)。我觉得这书的价值是在与重新修正了植物和日常生活的亲密关系:植物不仅是赏心,更是生活所需常物。
评分吃花真是一个别致的体验
评分吃花,吃出文化。赞~
评分看完这一本,竟然又觉得上一本的《花月令》要好一些。可能吃花这事,真是翻来覆去都是面拖油煎,也就看个无弃浓烟。不过这本溯源了一些跟吃花有关的八卦,还是有点趣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