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的诱惑》内容简介:人们的潜意识里都有“行善”的倾向。比如,看到路旁躺着的缺腿乞丐,见到不慎跌倒的小孩,通过电视画面目睹“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灾难,读到有关几天没吃饭饿昏的非洲孤儿的报道,等等,我们都会有一股怜悯和关怀的情愫涌上心头或一掬同情的泪水夺眶而出,这难道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行善的念头”吗?可是,若通过理智的思考,往往这股瞬间迸发的行善念头,就会极速地化为乌有,甚至不想再看、再想,最终就麻木了,变成了视若无睹,闻所不闻,成为一个社会的冷漠者——“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是这样吗?
然而,纵然伸出援手主动救助,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帮助,这种乐于助人、悲天悯人的德行,固然是人人称羡、家家喝彩。 但万一受骗时,反而成为真正的受害者,因而气急败坏、愤愤不平,直叫着善人不能做,恶人不该为,社会已败坏,人心已沦丧,世界末日即将到来的感叹!是这样吗?
德鲁克洞察人性、掌握人性,一生写了两部小说,都是以“人性”为切入点,对人性的洞察力所进行的深入剖析十分罕见、对人性的细微刻画入木三分。 尤其对于“行善的诱惑”(The Temptation To Do Good)更显示其功力深厚。
然而,德鲁克深深地体会到,单靠人性的局部光辉无以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更不用说是美好、幸福的人类精神家园。为此,他又引爆出另一个重大的人类的课题,就是每个人都要透过“自我管理”,每一个组织更迫切需要“组织经营”,更甚者,身为组织的领导者,务必要做到“谨言慎行、自我领导”,否则就会像书中的主角——圣主隆天主教大学校长海恩·森玛曼神父一样虽有成就却不算成功,最终成为行善的祭品。
书读了一半,但通过序言,知道了故事的结局。感觉德鲁克试图通过这本书说明一个道理,即组织的目标必须是单一的。个人可以有多重的目标,除了自利,可以有强烈的利他动机,甚至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都没什么不妥。但组织,作为人之间合作的机构,目标必须是单一的。例如企业,是...
评分 评分德鲁克的书之前读过几本,深入人心的感觉,这本虽然没有入心,但是也好读的,很薄的一册,半天就读完了。 对自己的为人处世也有所启发: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坚持原则,不盲动善心。你可以能力很强,贡献卓越,但是另一方面,情商又一定要够。作为第一责任人,你的影响更是方方面面...
评分第一次看德鲁克的書籍,對他不是很瞭解, 但這本小小的書籍,卻有厚厚的重量, 所謂重量只能見仁見智, 直至看完這本書至今,我還沒有找到一個恰當的描述來表達它的睿智, 人性的通透,夾雜著管理的智慧。 它是可以讓你細水長流中荡气回肠。
评分中国人的管理是要先学做人先会做人,再以人心管人,所谓收人先收心,正人先正已。 西方人的管理讲究的是格局和条款,敬业的人最好是在业中无性之人,可以一视同仁可以对事不对人,可以无视他人然后无视自已,校长因有一天人心发现为一善举,于是惹出一埸无事生非的风波。 现代...
传说中管理学大师的两部小说之一,看了一半没有继续读下去的动力了。。
评分明辨是非,而不是做一个“好人”;发现问题要马上解决,而不是拖延已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
评分2010
评分通天塔~就是个案例哇~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