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J.安德森(David J. Anderson),有三十多年IT行业从业经验,曾在多家大型跨国企业管理软件开发团队,拥有丰富的团队管理经验。他是精益软件和系统协会(Lean Software & Systems Consortium)的创始人,并且创办了David J. Anderson & Associates咨询公司和LeanKanban培训公司,致力于传播和推广精益思想和看板方法。
《看板方法:科技企业渐进变革成功之道》由看板方法创始人David J. Anderson亲自编写,是看板方法的奠基之作。看板方法脱胎于丰田生产方式和约束理论,是精益方法的进一步延伸。它将软件开发过程视为一种价值流,并且相信拉动式的管理能产生更好的结果。它通过限制在制品的数量等一系列简单可行的技巧,发现和缓解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压力和瓶颈,提高生产效率。看板方法的奇妙之处,在于它与企业原有的开发流程无缝结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生产效率。换句话说,它是一种渐进式的改良,不是翻天覆地的革命,因而更容易被企业接受。实施阻力小且切实有效是看板方法在软件开发社区中迅速流行起来的原因。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788807/discussion/56406273/ 参看我的中文版译序,推荐阅读 看板方法采用了精益的思维范式,将软件开发视为一个价值流(Value Stream),并且基于拉模式来驱动其流动。“价值流”是精益思想和看板方法的基础隐喻,基于这个隐喻,引申出来...
评分David这本看板的专著帮助我澄清了在软件/产品研发里实施看板系统的诸多概念和困惑。在此我想结合以前为客户实施转型的经历写两点感受最深刻的感受。 第一,看板只发现问题,无关乎如何改进。 看板不遗余力地为项目引入“透明度”,不仅是工作内容的透明,还包括过程(工作流...
评分首先我必须向《看板方法》的翻译作者章显洲老师致以深深的歉意。在今年年初本书即将上市的时候,面对素未谋面的热心读者的请求,章老师非常热诚地答应赠书给我,并在邮寄之前还专门向我核对地址。今年三月我收到了章老师的赠书及赠言:上善若水、大道至简。收到书后,我开始研...
评分看板不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 不是软件生命周期管理方法, 它是一种推动变革的方法, 甚至跟软件开发没有关系. 前提假设 任何方法都基于一些前提假设. 看板的前提是组织内对团队capacity达成共识. 团队能做多少事是系统隐含的不变量, 所有其它决策都不能破坏这个不变量. 一旦投资...
评分首先我必须向《看板方法》的翻译作者章显洲老师致以深深的歉意。在今年年初本书即将上市的时候,面对素未谋面的热心读者的请求,章老师非常热诚地答应赠书给我,并在邮寄之前还专门向我核对地址。今年三月我收到了章老师的赠书及赠言:上善若水、大道至简。收到书后,我开始研...
或许是因为看板的方法论来源于大型制造业,所以即便本书针对的是看板方法与科技企业的升级方法论,依然还是可以看到很多制造行业的影子,如果是软件开发从业者读起来会觉得很难结合自身的经验产生共鸣感或是落到痛处。 从理论上来讲,对看板方法描述得很全面了,先掌握住看板理论精髓,再去实践中慢慢打磨吧。可以结合infoQ上对于看板和scrum的比较分析——后者是落在日常工作中的流程上的看板方法,一粗一细,也能了解个囫囵了。
评分非常经典
评分提高效率,减少成本,看板方法值得使用,但故事说的啰嗦些,而
评分晦涩到无语。。。
评分丰田看板方法在软件业的推广,看板方法的扩展,确实是我们对于自身的管理过程进行反思和解剖后提出的方法,还原主义思路战无不胜吗? 西方流程性的思想和东方领悟性的文化结合产生的东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