殳俏,专栏作家,毕业于复旦大学和日本早稻田大学,史学硕士,喜欢美食,喜欢华服,喜欢岛国,喜欢热闹。
个人写作的灵感源于好玩,源于温暖。为《上海壹周》、《申江服务导报》、《东方早报》、《城市画报》、《三联生活周刊》、Meimei,Cosmogirl等报刊开设专栏,分别撰写医学、奢侈品、美食、情感、星座等内容。2002年出版长篇小说《开往高丽的慢船》,2004年翻译出版了意大利符号学家艾柯的杂文集《带着蛙鱼去旅行》(与人合译),2005年与朋友合著出版了图文小说集《复兴公园》。
相信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还是有爱,有食物。
给陌生人吃陌生的食物,再加点连自己都觉得陌生的元素,这是抓住了人类生存的要害。殳俏这个名字,听上去很遐想的样子,文字也好,应该是个胃口好、饭局多的主。同时有治厨经验和社交空间的女人不多,她应该算是一位,而且是中西贯通的那类,兼具火锅青年和微波炉主妇的风采。没见过这个作者,所以时常幻想,要是美人点评美菜,十指尖尖,香风细细,多好。真的要是这样,倒是绝对可以成为电视上写食主义的代言人,那时我们就会有很多香艳故事从厨房起步,然后散发出去…… ——《新京报》看殳俏的文字,是有极大愉悦感的事情,与其说是写吃,还不如说是写她自己关于吃的生活。她的小说很冷,她的随笔够热,她的兴趣涉及很多领域,她看的书多到令人惊讶,她喜欢食物但吃不胖,她中意搞怪却够自然。常常觉得她的文字是非常讨喜的一个好玩意,不滥情,但充满感情,不矫情,但绝对有风情。——《上海壹周》
这是一本初级专栏作家的入门教材。 读《人和食物是平等的》是怀着感谢的心情,它既不象艾柯知识分子字典般的《误读》,也不必要象连岳《神了》通读五遍英文版圣经。她的好处全在于鼓起了我成为一名专栏的勇气。 如果常人的生活是吃饭、睡觉、排泄,那么“殳俏”们的生活还有...
评分一大早上班的路上囫囵吞枣一样浏览的大半部这本一直就像看的书,看的人心情特别愉悦,不知不觉还看的嘴角上扬。关注殳俏是因为她在三联的专栏,妈妈很喜欢看她的美食专栏,说看她的东西是一种享受,简简单单的一种食物被她描绘的生动鲜亮,就好象是看得见摸得着。 她对事物的描...
评分看了殳俏的专访,看了殳俏的博客,看了殳俏的书。她让吃这件事富有深意,又那么浪漫。隔了这么多年,前些天看她在城市画报的专栏,她对美食和写作的热衷丝毫没有消减。 她写吃,从不拿着自我陶醉的小资情调,她让精致奢侈的法国大餐平易近人,视街边简单价廉的小...
评分人和食物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虽然人也有可能变成盘中餐。但大多时候食物的命运总是被摆在盘子里,被筷子或刀叉或裸手拿起来放在嘴里,顺着口腔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一路向下,变成一坨坨让人掩鼻而过的东西。那时候它们不会再有亮丽的颜色抢眼的造型鲜美的味道。 食物名声在外,...
食物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诱惑力。
评分喜欢!
评分喜欢没道理....
评分「她的小说很冷,她的随笔够热」——这是书后摘录下来的对殳俏的评价,十分的贴切。这是一本专栏合集,书中大量从她的所读所看的书影及所生活化的事中抽取出来关于食物的部分来感受及描写,很是喜欢她在这方面的细腻程度。而我想之所以喜欢是因为她也是一个喜欢把十分简单的东西引申的人,也就是一个喜欢把细节放大的人,恰好我正是这种对细节着迷得歇斯底里的人,她觉得这是不好的习惯,但相反我却十分的喜欢,并且认为懂得放大细节也要你留意到这个细节并且能用一种独到的想法去观察及深化这个细节才行。而殳俏把这点表现得赏心悦目,我很喜欢。
评分值得再次品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